法治日报全媒体记者 吴良艺 通讯员 农淑娟12月20日,广西壮族自治区高级人民法院召开2024年常态化开展扫黑除恶斗争新闻发布会,介绍2024年全区法院常态化开展扫黑除恶斗争的工作情况,同时公布四起重大黑恶势...
12月20日,广西壮族自治区高级人民法院召开2024年常态化开展扫黑除恶斗争新闻发布会,介绍2024年全区法院常态化开展扫黑除恶斗争的工作情况,同时公布四起重大黑恶势力犯罪案件处理结果。
“今年以来,自治区高级人民法院立足法院职能,全面履职尽责,主动担当作为,持续推进广西法院常态化扫黑除恶斗争在法治轨道上向纵深发展。”自治区高级人民法院党组成员、副院长陈敏介绍,今年1月-11月,全区法院一审受理黑恶案件88件418人,审结62件242人,结案率为70.45%,二审受理黑恶案件38件243人,审结35件202人,结案率为92.11%。截至目前,全国扫黑办挂牌督办进入法院阶段的5件涉黑恶案件已全部一审审结。
广西法院聚焦“公正与效率”主题,牢固树立“铁案”意识,把握好“打早打小”和“打准打实”的关系,坚持依法从严打击,严格准确适用法律,贯彻证据裁判、疑罪从无、罪刑法定、罪责刑相适应等原则,落实宽严相济刑事政策,严把案件事实关、证据关、程序关、法律适用关,始终坚持以法治化推动常态化,在法治轨道上推进扫黑除恶斗争。
随着当前社会的发展,黑恶势力违法犯罪组织形态、方式手段呈现新变化、新特征,一些黑恶势力披上市场合法经营的外衣,除了以传统暴力方式外,还采取“软暴力”继续在金融领域实施违法犯罪活动。其中,柳州陈某涉黑组织以公司的形式运营,以高息放贷经营或接受他人委托,主要通过贴身跟随、上门滋扰等“软暴力”方式追债,攫取巨额非法利益。上述黑恶势力通过较为隐蔽的组织形式以“软暴力”方式实施犯罪,行为的隐蔽性更强,严重扰乱了当地正常的经济、社会生活秩序,造成了恶劣影响。广西法院坚持严格依法惩处,有效维护了社会安全稳定,也进一步体现了广西法院在新形势下开展常态化扫黑除恶斗争的司法能力和水平。
要实现彻底扫清黑恶势力,避免陷入打而复生死循环的斗争目标,必然要彻底铲除黑恶势力的经济基础。广西法院严格规范判决执行,根据审理查明的事实、证据,准确甄别涉黑恶财产权属、性质,实现黑财“颗粒归仓”。此外,进一步加强与公安、检察、财政等部门协调配合,建立涉黑恶财产执行大格局,形成“打财断血”工作合力,全力推进黑恶犯罪案件财产处置工作。自扫黑除恶常态化开展以来至2024年11月30日,广西法院生效黑恶势力犯罪案件财产性判项总价值共计45.82亿元,执行到位29.59亿元。
广西法院还积极参与社会综合治理工作,注重从涉黑恶案件源头治理抓起,深入查找黑恶案件背后存在的社会治理薄弱环节、行业管理漏洞等,并积极提出司法建议。2024年广西法院向有关主管部门制发司法建议15份,收到整改反馈13份,反馈和整改率为86.67%,较去年同期增长了66个百分点,有效推动了以案促改、以案促治理。
与此同时,广西法院紧盯黑恶势力犯罪常见多发领域,坚持“抓前端、治未病”,加强同相关职能部门的沟通协作,深化问题线索排查,将审判工作融入社会综合治理大格局。今年5月,根据自治区集中整治办的统一部署,全区法院积极参与开展整治欺压百姓、侵占集体利益等“村霸”“街霸”“矿霸”“沙霸”“林霸”(以下简称“五霸”)涉黑涉恶问题专项行动,共审结“五霸”涉黑恶案件22件175人,同时持续加大在工程建设、自然资源、交通运输等重点行业领域涉黑涉恶犯罪的打击力度,为广西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营造良好的法治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