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市教育局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和省教育厅的有力指导下,以“平安校园”创建为统揽,以学习、宣传、贯彻、落实《反有组织犯罪法》为重点,以教育领域专项整治为抓手,坚持系统治理、依法治理、综合...
近年来,市教育局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和省教育厅的有力指导下,以“平安校园”创建为统揽,以学习、宣传、贯彻、落实《反有组织犯罪法》为重点,以教育领域专项整治为抓手,坚持系统治理、依法治理、综合治理、源头治理,将扫黑除恶与平安校园建设相结合,不断增强广大师生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为办全省一流基础教育创造安全稳定的环境。
强化矛盾纠纷排查化解。一是有力有效推进教育系统常态化扫黑除恶工作,市教育局统筹全市各级各类学校,及时开展矛盾纠纷排查工作,要求各学校做好做细做实包联制度。班主任、思政课老师、心理健康老师要深入学生,走进学生,将师生矛盾、学生矛盾化解在源头。二是积极探索多元化的矛盾纠纷化解机制,通过12345举报热线、局长信箱、监督投诉等渠道,广泛关注、办理教育热难点问题,制定《铜川市教育系统矛盾调处工作方案》,成立教育系统矛盾调处工作领导小组,并设立专责人员,有效化解教育领域矛盾纠纷情况,切实做好教育领域行业乱象整治工作,截至目前,全市教育系统共接到投诉信件30余件,均已办结。
强化防范欺凌专项整治。一是制定印发《铜川市防范中小学欺凌专项治理行动工作方案》,联合公安、检察院、法院、司法、共青团、妇联等部门,开展学生防欺凌主题教育活动,印制《防欺凌宣传海报》分发区县、学校进行统一宣传。二是全面加强和改进学校日常管理,严格落实安全保卫、宿舍管理、值班、巡查等制度,利用校园监控设备,实行24小时实时监控。三是充分发挥中小学法制副校长作用,加强校园安全管理和校园周边综合治理,实现学校与辖区公安部门无缝对接,及时处置干预,维护良好环境。四是发挥课堂主阵地作用,开设安全教育、心理健康教育必修或选修课程,加强学校心理咨询室、心理宣泄室等功能部室建设,组织线上线下多种形式的宣传培训和咨询服务。五是设立举报信箱、举报电话,确保学生在受到暴力胁迫或威胁时,能第一时间和老师取得联系,从而保障校园安全落在实处,确保学生不做施暴者,不做旁观者。
强化校园周边综合治理。一是充分发挥全市校园安全生产专业委员会、校园及周边安全综合整治工作专项组等机制作用,联合公安、交通、住建、应急、市场监管等部门,对校园周边学生托管点、小旅馆、无证摊贩等治安、卫生乱点进行清理整顿。二是配合公安机关,健全落实校园周边“高峰勤务”和“护学岗”机制,掌握校园周边特殊人群信息动向。三是修订完善《铜川市校园安全检查项目清单》共3大类13大项72小项,集中开展教育系统安全生产治本攻坚三年行动,消防安全、校园燃气安全专项整治,校园火灾隐患集中整治,电动自行车安全管理整治,外包作业和有限空间治理等工作,逐条逐项建立问题清单和整改清单,清单式管理、清单式督办,明确人员时限,闭环式整改落实,确保集中整治不漏一校、不漏一处。四是各学校积极配合公安部门开展反恐演练,提升安保人员素质能力,定期检查学校安保设施,确保安全防线时刻在线,竭力为校园安全夯实基础。
强化教育宣传引导。一是将《反有组织犯罪法》纳入领导干部和教职工的年度学习计划,通过专题讲座、研讨会等形式集中学习。二是利用校园广播、宣传栏、电子屏等媒介,广泛宣传《反有组织犯罪法》的相关知识。定期组织师生观看法治宣传片、参加法治讲座等活动,增强法治观念。三是充分发挥全市128名法治副校长作用,将《反有组织犯罪法》纳入学校法治教育课程,通过课堂教学、案例分析等方式,使学生了解有组织犯罪的危害性,学会运用法律武器保护自己。四是通过家长会、家访等形式,向家长宣传《反有组织犯罪法》的相关知识,引导家长共同参与防范有组织犯罪的工作。五是结合全国中小学生安全教育日、“4·15”全民国家安全教育日等,多形式对广大师生进行国家安全、反恐防暴、道路交通、防溺水、反邪教、消防、毒品预防教育、消防安全教育等一系列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安全教育活动。
强化线索核查处置。一是指导全市各级各类学校建设涉黑涉恶涉乱线索排查表,对校园及周边治安工作、师生矛盾纠纷、校园欺凌进行深入排查,做到底数清、情况明。二是加强与属地公安部门的合作,健全线索移交机制,找准属地的风险因素,确保风险研判、管控、防范到位,确保周边环境稳定,校园内部和谐,筑牢校园安全防护网。
长期以来,全市教育系统深入推进常态化扫黑除恶斗争工作,在谋新篇、布总局上下功夫,积极探索铜川教育系统摸排处置方式,坚持以群防群治为主体,家校协同为轴线,从学生“小视角”眺望世界“大视角”,充分发挥“小手拉大手”制度优势,在“护苗”同时,为育苗人“遮阴”,将常态化扫黑除恶工作理念送到群众身边,把法治教育思想带到群众身边,进一步为平安铜川建设筑牢人文防线。
来源:铜川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