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黑风暴》何以破圈?以真实打地基、用故事起高楼、以氛围抓人心

2021-09-11 21:28:16 来源:  评论: 0点击:   收藏

9月10日,由中国电视艺术委员会主办的电视剧《扫黑风暴》研讨会在北京举行。国家广播电视总局、中央政法委、各大平台代表以及剧集主创等相关负责人携手业内专家学者,围绕该剧的创作理念、艺术手法、主题呈现、社...

9月10日,由中国电视艺术委员会主办的电视剧《扫黑风暴》研讨会在北京举行。国家广播电视总局、中央政法委、各大平台代表以及剧集主创等相关负责人携手业内专家学者,围绕该剧的创作理念、艺术手法、主题呈现、社会意义等多个方面进行了观点分享和话题讨论。

作为反映中央部署的为期三年扫黑除恶专项斗争的第一部电视剧,《扫黑风暴》自8月9日腾讯视频全网独播后,在热度和口碑两方面均表现不俗。截至收官,该剧网播量累计突破46亿,播出期间连续26日摘得同期剧集播放量日冠;在收获全网热搜超1100个之余,还取得了豆瓣开分8分的好成绩。研讨会上,该剧被高度评价为“扫黑除恶‘亮剑’之作”,“以人民的立场确认尺度,以真实性的原则衡量尺度”。

根植现实创新创作,以题材内容升级突破圈层

扫黑群像触动人心,用现实触感彰显正义力量

电视剧《扫黑风暴》在2019年扫黑除恶专项斗争取得阶段性成果的背景下孕育而生,播出时又恰逢常态化开展扫黑除恶斗争时期。因此在此次研讨会上,多位专家均指出,《扫黑风暴》作为新时代语境下的扫黑题材剧,对于扫黑除恶专项斗争成果的侧面展现及彰显一线扫黑工作者的牺牲奉献精神,具有不可磨灭的重要作用。

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副主席、清华大学教授尹鸿称:“《扫黑风暴》是有现实主义力度的一部作品,也体现了建设性现实主义的成果,具有向上、向善、向前、向美的特点。尤其是剧中的反面人物都有了犯罪发生学根基,有警示作用。”给《光明日报》文艺部执行主任邓凯留下深刻印象的,同样是“剧集把扫黑除恶的艰难性展现得非常到位,有一种直击人心的力量”。

北京大学艺术学院教授陈旭光认可了《扫黑风暴》为当下影视剧市场带来的破局与新思考,他认为该剧是“现实主义的崛起,也是扫黑题材剧的突破”。《人民日报》文艺部主任袁新文则剖析了该剧的成功之处在于“反映了生活的精彩、彰显了正义的力量、探索了人性的复杂”,相信这样的特点也能为未来同题材剧创作提供更多新思路。

优质的内容才能成功为扫黑英雄们塑形铸魂,《中国艺术报》总编辑康伟肯定“剧集迈出了从案件真实到艺术真实的坚实一步”,他高度评价主角李成阳“具有侠义精神”。中国传媒大学戏剧与影视学院教授卢蓉逐一点评了剧中角色的丰富性和丰满性,并认为《扫黑风暴》“现实性最有效的落点是人物群像”。几乎剧中所有角色都在研讨会现场为专家们所津津乐道,而这正印证了中国电视艺术委员会编辑部主任李跃森的话:“《扫黑风暴》看过之后让人有血脉偾张的一种真实感,它描述了从中央到普通百姓,所有人对正义高度一致的追求。”

兼具艺术性和社会性,《扫黑风暴》为扫黑题材剧树立了新的标杆。正如中央文史研究馆馆员、中国文联原副主席、著名文艺评家仲呈祥所说:“《扫黑风暴》是新时代现实主义社会教育剧,它主题式诠释了正义必能战胜邪恶的真谛。”研讨会最后,中国电视艺术委员会秘书长易凯做出总结陈词:“我们需要以电视剧的方式来表达人民群众的真实生活,《扫黑风暴》触动了人们内心最柔弱的一部分,正是通过这部剧,让人们感受希望,从心中充满了光明和正义。”

文/北京青年报记者 杨文杰

关于

头条推荐

    热点推荐

      新闻高清图集

        互联网违法不良信息举报  意见反馈  新闻地图  旧版回顾
        网站简介- 联系方法- 招聘信息- 新乡日报社简介- 广告服务- 网站地图
        大河新乡网版权所有
        ©1997-2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