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26日下午,省政府新闻办在成都举行全省扫黑除恶专项斗争新闻发布会,省级有关部门介绍我省扫黑除恶专项斗争开展的情况及取得的成效并回答记者提问。专项斗争开展以来,四川各级纪检监察机关立案审查调查涉黑涉...
专项斗争开展以来,四川各级纪检监察机关立案审查调查涉黑涉恶腐败和“保护伞”问题3983件,查处6556人。据了解,四川“打伞破网”的战果一直稳居全国前列,如何做到如此“战绩”呢?省纪委监委党风政风监督室副厅长级主任余民告诉记者,主要是有“大招”。
“约谈督导”加压力。
紧盯“关键少数”,推动各级各部门扛起扫黑除恶专项斗争政治责任。省纪委监委约谈了4个市(州)纪委监委主要负责人,责成各地先后对零查处“保护伞”的88个县开展约谈。针对中央督导组反馈的意见,组成9个监督检查组,全覆盖督导各地整改落实情况。
“挂牌包案”强火力。
坚守人民立场,聚焦要案、重案、难案,实行挂牌督办,由领导班子成员包案推进。省纪委监委主要领导多次专题研究推动宜宾饶拾元涉黑案等重点案件,包案领导对重点案件既“挂帅”又“出征”,示范带动市、县两级纪委监委挂牌督办558件。目前,已重点查处了厅级干部9人,县委书记1人,县区长1人。
“提级异地”破阻力。
以省扫黑除恶专项斗争领导小组名义印发“打伞破网”工作办法,细化提级办理或异地办理等措施,成为破除工作阻力的强有力手段。
“筛查评查”增效力。
在查办杨顺昌涉黑案中,专案组对涉及的系列案件逐一过筛排查,全面梳理杨顺昌发家成长史、交际圈,成功挖出涉及多个系统的“保护伞”“关系网”。同时,省纪委监委对37件重点案件开展质效评查,会同省扫黑办先后对63件重点案件开展省级复查,对发现的问题及时督促整改,不断提升工作质量。
黑恶势力往往与“保护伞”相伴相生,如何让“保护伞”无处遁形,做到破除阻力、深挖彻查?余民解释道:“在扫黑除恶专项斗争的工作实践中,纪检监察机关与公安机关建立了协作配合、‘双专’侦办等多项工作机制,有力推动了‘打伞破网’工作。”
联席会商、双向移送。制发《四川省涉黑涉恶线索案件深挖彻查和“打伞破网”工作办法》,完善“双专班”等工作机制,对835件重点案件实行纪检监察、公安机关“双专班”侦办。与省扫黑办、公安厅建立线索办理协作配合机制,并对线索的移送、办理等工作进行优化和完善,纪检监察机关与政法机关双向移送问题线索7095条。
上下联动、用足措施。坚持分类打击策略,对问题具体、指向明确,涉及科级及以上干部的线索,提级办理983件,异地办理233件,有效破除干扰阻力。
逐案筛查、循线深挖。做深做细逐案筛查,省纪委监委台账式推进43件重点案件办理。市、县纪委监委通过组建专班、交叉筛查,全面深入查阅案件卷宗资料,深挖线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