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面法官杨军牺牲在扫黑除恶一线

2020-08-26 10:09:27 来源:  评论: 0点击:   收藏

杨军生前工作照。新华网发  新华网武汉8月25日电(连迅、曹硕、蔡蕾)湖北荆州市沙市区人民法院刑事审判庭庭长杨军自扫黑除恶专项斗争开展以来,一直奋战在一线。7月25日晚9时许,他在加班审阅涉黑案件材料时,...

杨军生前工作照。新华网发

  新华网武汉8月25日电(连迅、曹硕、蔡蕾)湖北荆州市沙市区人民法院刑事审判庭庭长杨军自扫黑除恶专项斗争开展以来,一直奋战在一线。7月25日晚9时许,他在加班审阅涉黑案件材料时,突感胸背剧烈疼痛,经送医救治无效,于7月29日凌晨2时30分去世,年仅52岁。连日来,人们以不同形式缅怀这位因公牺牲的铁面好法官。

  “把这些涉黑案办完,我再去医院”

  7月25日,是杨军生命中的最后一个周六。

  这一天,是他儿子25岁生日。儿子今年硕士研究生毕业,在武汉找到了满意的工作。他原计划和爱人一起去给儿子庆祝,但因当天要召开审判委员会会议,集中对两起涉黑案及近期改判的案件进行研究,他未能成行。

  从早上8时30分到下午6时30分,会议开了一整天。坐在他对面的沙市区法院副院长王绍军察觉出他有些坐立不安。

  “老杨,你是不是身体不舒服,要不要去医院检查一下?”王绍军关切地问。

  “没关系,就是血压有点高。老毛病了,等把这些涉黑案办完,我再去医院。”杨军说。

  王绍军和杨军是工作上的好拍档,也是生活中的好朋友。他已经不记得,这是第几次提醒杨军去医院。

  “他有高血压,长期服用降压药,最近靠药物已经控制不住了。我催他去医院,他总是说办完案子再去。”王绍军说。

  为按时完成扫黑除恶工作,杨军连续工作了22天。在他的办公桌上,摆满了厚厚的卷宗和法律书籍。

  王绍军说,涉黑涉恶案案情复杂,涉案人数较多,证据材料繁杂。对每一起案件,杨军都认真梳理分析案情,耐心听取辩护意见,仔细翻阅卷宗材料,切实把好案件事实关、证据关、程序关和法律适用关,确保把每一起案件都办成铁案。

  在办理李某某等人涉黑一案时,杨军经过对案件事实的缜密分析,发现这一集团犯罪行为尚不满足黑社会性质组织犯罪的构成要件,遂坚持不偏不倚、不枉不纵、秉公执法原则,依法将其认定为涉恶案件。

杨军(中)生前工作照。新华网发

  年均结案近300件,他像一个上了发条的“超人”

  走进沙市区法院大厅,2020年上半年办案标兵宣传栏十分醒目,杨军的照片排在首位。

  过去3年,杨军年均结案数近300件,占全院刑事案件结案数一半以上,在荆州市基层法院中名列第一。

  据王绍军介绍,根据编制安排,基层法院刑事审判庭的员额法官配置为4人左右。2016年底至2019年4月,因为种种原因,杨军成了刑事审判庭唯一一名员额法官。

  “刑事审判庭的案件量很大,他就一个人,除审判工作外,还要处理罪犯收监、监外执行等工作,工作一直很忙。”王绍军说,尽管如此,但他从不喊苦喊累,不向组织提任何要求。

  在法官助理肖婷的眼里,杨军就像一个上了发条的“超人”一样,忙起来一刻也不停歇。“他不是在开庭,就是在沟通案情。稍有空闲,他就坐在桌前研究卷宗,撰写判决书。”肖婷说。

  在杨军的带领下,近5年来刑事审判庭共审结各类刑事案件2570件,依法判处2836名被告人,有效维护了社会稳定,多次被评为荆州市法院先进单位。杨军个人也屡获省、市级优秀法官和办案标兵等荣誉。

杨军生(左)前工作照。新华网发

  不参加跟案情有关的饭局,“有什么话法庭上说”

  “一生择一事,一事为公正”是杨军一生的坚持。

  作为一名有32年党龄的老党员,杨军坚守法治信仰,秉持公正司法。在他办理的4000多起案件中,目前没有一件案子因裁判不公被投诉被举报。

  “杨庭长经常提醒我们,刑事法官手中法槌起落间便能决定他人的命运,每一个案件都是对司法公正的一次考验。”同事张志浩说。

  “他不参加任何跟案情有关的饭局,也没有因为交情或利益,就把白的判成黑的,把黑的糊弄成白的。”与杨军相识近20年的律师朱天鹏说。

  对于少数律师或含蓄或直白的邀约吃请,杨军总是直接回答:“关于案子,有什么理、有什么话,我们法庭上说。”但对于律师们的正常诉求,他却不厌其烦地通过法官会见的形式,耐心听取、细致沟通。

  时至今日,王绍军还记得杨军在成功入选首批员额法官后的感言:国家给员额法官这么高的待遇,只有严守法律底线和纪律红线,才对得起身上的法袍,对得起共产党员这个称号。(完)

关于

头条推荐

    热点推荐

      新闻高清图集

        互联网违法不良信息举报  意见反馈  新闻地图  旧版回顾
        网站简介- 联系方法- 招聘信息- 新乡日报社简介- 广告服务- 网站地图
        大河新乡网版权所有
        ©1997-2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