警惕国际舆论场中的标签化陷阱

2021-02-23 17:36:02 来源:  评论:0 点击:  收藏

2020 年2 月24 日,外交部新闻司副司长赵立坚以新任发言人的身份首次亮相,同为外交部发言人的新闻司司长华春莹(左)向观众介绍赵立坚    中国既要增强国家软实力、全面提升国际话语权,也要警惕国际舆论场...

2020 年2 月24 日,外交部新闻司副司长赵立坚以新任发言人的身份首次亮相,

同为外交部发言人的新闻司司长华春莹(左)向观众介绍赵立坚

    中国既要增强国家软实力、全面提升国际话语权,也要警惕国际舆论场中的标签化陷阱,打破标签化,积极探索解决“挨骂”问题之策。

叶俊

 

  随着近年来中国国际地位提升,一些西方国家针对中国的“定向”打击和遏制也越来越明显,它们试图通过国际舆论围攻给中国制造压力。而中国一旦采取相应对策,又容易被别有用心者贴上污名化的标签。

  对此,中国既要增强国家软实力、全面提升国际话语权,也要警惕国际舆论场中的标签化陷阱,打破标签化,积极探索解决“挨骂”问题之策。

 

标签化的目的是污名化

  从过去到现在,一些西方国家在开展国际舆论斗争时热衷于给不同制度、不同阵营的国家贴标签,善于且精于运用标签化手段抹黑、攻击对手。在国际舆论场上,这种标签化行为可以迅速划定“敌友”界限,比如一旦有人正好使用了那些被打上了“标签”的话语,就会遭受围攻,陷入“沉默的螺旋”困境。

  标签化是一些西方国家给他国“挖陷阱”的一种手段,其本质是贬低并污名化对方。具体做法是,当对他国产生敌意或想进行破坏时,就对他国的一些做法进行概括、总结,套用或创造一个概念,并赋予其贬义内涵,从而实现标签化目的。

  这些方法中的很多早已是某些国家的惯用做法,它们通过这种话语霸权,动摇对方政策的正当性基础,使对方在道义上处于弱势,以此削弱对方的软实力。

  标签化也是政治化的一种手段。一旦某一事件或现象不符合其利益,某个或某些国家就通过标签化的方式将普通事件“政治化”,给对方造成政治压力,从而遏制他国发展。

  标签化能够实现,与一些西方国家长期掌握着国际话语权密切相关。它们凭借语言、传媒、技术和话语权的优势,对不利于自身的做法进行污名化和妖魔化。而其自身所开展的相关行为,或不在其中,或通过话语转型的方式隐藏起来。

  这是意识形态霸权的体现。意大利共产党的创始人葛兰西在其著作《狱中笔记》中创造了霸权理论,批判学派的学者继承了这个观点,揭露了现代资本主义社会通过意识形态“霸权装置”维护自身利益的真相。

  一些西方国家媒体对内以私有制面貌出现,维护资本主义私有制,成为资本主义意识形态重要的“霸权装置”。这些媒体通过新闻报道、宣传、影视、广告等活动,把资产阶级的特殊利益描述为社会的“普遍利益”,以此操纵民意,掩盖资本主义的本质;对外则以“新闻自由”为标榜,歪曲、抹黑不同立场、不同阵营的国家,鼓动他国舆论,随时寻找制造颜色革命的机遇,其本质是“新闻干预主义”。

  例如,当针对蓬佩奥之流发表系列诋毁中国制度和发展道路的恶毒言论时,中国外交部发言人进行了义正词严的驳斥,就被贴上了“战狼外交”的标签。言下之意,面对怀有敌意的干预、抹黑、污蔑,中国外交官只能俯首帖耳,中国只能任由西方摆布。其阴暗目的可见一斑。

  如果中国一味被动退缩,对方势必步步紧逼。那种认为中国应当继续“韬光养晦”的声音,其实是没有认清当前国际局势,也是不自信、盲目崇拜西方的一种表现。中国的崛起举世瞩目,面对中国崛起,以美国为首的西方阵营不可能静观,必然会采取一系列明里暗里的遏制措施。对此,中国不应再有“退一步海阔天空”的幻想。

 

勇敢尝试打破标签化

  对这种标签化的行为,早在2020年5月,中国驻英大使刘晓明就曾公开表示,“之所以有‘战狼’,是因为这个世界上有‘狼’。”“哪里有‘狼’,哪里就要主动出击应战,捍卫国家的尊严和利益。”这可以说是试图打破标签化的一种尝试。

  2020年12月10日,外交部发言人华春莹在例行记者会上回应有关“战狼外交”的提问时表示,从根本上讲,关于“战狼外交”的非议实际上是“中国威胁论”的又一个翻版,是一些人给中国量身定做的一个“话语陷阱”。他们的目的就是要让中国打不还手、骂不还口,通过给中国扣上这顶帽子,威胁和讹诈中方,让中方放弃说出事实真相的权利。毛泽东同志早就讲过,“人不犯我,我不犯人,人若犯我,我必犯人”。为了维护中国自身的正当合法权益,为了维护中国的主权、安全、发展利益,为了维护国家的荣誉与尊严,为了维护国际的公平与正义,就做“战狼”又何妨?

  一时间,“战狼外交”受到高度关注和认可,成为打破标签化“紧箍咒”的一次成功实践。这也表明,我们只要积极、科学地去应对,是可以打破标签化的。

  首先,要善于第一时间命名,缩小被标签化的空间。新冠肺炎疫情期间,一些西方媒体和西方国家领导人将病毒称为“中国病毒”“武汉病毒”。这种将病毒跟具体国家、地区“绑定”的行为,是其惯用的标签化做法,本质是把疫情政治化处理,对中国施加压力。由于中国及时对病毒进行命名,且世卫组织也就新冠病毒做出正式命名,这种标签化的恶毒行为也就没了市场,其本身也成为被唾骂的对象。

  其次,要善于揭露标签化的本质,提高警惕,及时采取措施。面对标签化,逃避只会让标签传播更广,甚至最终导致事情因标签化带来的压力而被迫终止。标签化的目的是污名化和妖魔化,及时揭露标签化背后的阴暗目的,可使标签失去立足之本。

  再次,要善于开展“看不见的宣传”,避免不必要的争端。在舆论斗争中,敢于“亮剑”,也要善于“亮剑”。当矛盾激化,舆论斗争明朗化时,必须旗帜鲜明地“亮剑”;而当事态尚未激化或缓和之后,也要善于做“看不见的宣传”。简言之,要多做少说,特别是在可能产生冲突的事情上多做少说,寓“说”于“做”,以利于我们掌握国际话语主动权。

 

久久为功提升国际传播力

  在国际舆论场上,不仅要看谁的媒体传播力、影响力大,有时还要看谁更敢于发声。面对西方媒体集团明显的优势,我们既要正视自身问题,也要善于打破这种格局。例如今日俄罗斯电视台就在西方媒体集团里撕开了一个口子,令很多西方政客感到害怕,其成功的原因之一就是它敢于发声。

  长期以来,一些西方国家凭借所谓的“普世价值”干预他国,肆意指责他国,同时把自己置于道德高地。这是其强大话语权的结果,也是其话语创新的结果。

  因此,应对标签化要求中国必须不断提升自身国际传播能力,尤其要提升话语创新能力,善于创造和使用新概念、新范畴、新表述,对中方的各种成绩、活动、事件及时命名,对妄加于中方的标签第一时间予以揭露与反驳。

  此外,在必要的时候,对国际重大事件也要视情况及时发声,抢占第一时间、第一视角、第一落点,以此争夺对国际事务的话语权。例如,就澳大利亚士兵在阿富汗屠杀平民事件,中方及时跟进发声,在国际舆论场上很好地占据了道德制高点,这次行动成为中国国际传播能力提升和国际话语权彰显的一次“试金石”。

  (作者系中国社会科学院新闻与传播研究所助理研究员,媒介传播与青少年发展研究中心秘书长)

 

来源:2021年1月27日出版的《环球》杂志 第2期

《环球》杂志授权使用,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本刊联系

本期更多文章敬请关注《环球》杂志微博、微信客户端:“环球杂志”

关于

头条推荐

热点推荐

新闻高清图集

互联网违法不良信息举报 意见反馈 新闻地图 旧版回顾
网站简介 - 联系方法 - 招聘信息 - 新乡日报社简介 - 广告服务 - 网站地图
大河新乡网版权所有
©1997-2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