咱当过兵的人 | 徐光:“头雁回归”山乡换新颜

2019-10-05 09:24:40 来源:  评论:0 点击:  收藏

□河南日报记者陈小平  “假期不休息很正常,村里还有很多事要干。”10月4日,在鹤壁市淇县灵山街道大石岩村,该村党支部书记徐光依然忙碌,开会、准备项目申报材料、接待到村考察的客人……虽然离家只有两个多...

□河南日报记者陈小平
  “假期不休息很正常,村里还有很多事要干。”10月4日,在鹤壁市淇县灵山街道大石岩村,该村党支部书记徐光依然忙碌,开会、准备项目申报材料、接待到村考察的客人……虽然离家只有两个多小时的车程,但他已经好几个月没回过家了。
  今年66岁的徐光,曾在原北京军区某装甲兵坦克师服役,转业后,先后到新乡市质量技术监督局、河南省质量技术监督局等单位任职。2016年10月,时年63岁的徐光响应淇县县委“头雁回归”工程号召,毅然放弃退休后在郑州安逸的生活,只身回到家乡大石岩村任村党支部第一书记。
  “与我27年军旅生涯、17年地方任职经历相比,在村里工作的这几年是最艰难的。”徐光说,地处深山的大石岩村出行难、吃水难,村民都往外跑,曾是淇县有名的软弱涣散村和省级深度贫困村。
  为寻找大石岩村的出路,徐光翻山越岭走访了全村8个自然村,爬遍了村里所有的山头、沟洞。
  扶贫先扶志。他召集村里的老党员、老军人、老干部,带领大家重温红旗渠精神、焦裕禄精神,将13面红旗插遍大石岩村周边的13座山峰……徐光的一套“组合拳”,不仅唤醒了村里党员的初心,也凝聚了全村的人心。
  “大石岩村风光秀美,红色资源丰富,适合发展旅游和教育培训。”认清了发展路径,徐光就带着村民“大展拳脚”:没有资金,他率先垫资7万元购买工具和物料;缺年轻劳力,他就带着老党员、老军人、老干部背着干粮上山。慢慢地,越来越多村民不计任何报酬,以记工分形式,参与到景区建设中。
  经过两年多建设,大石岩村新开发了3个旅游景点、回收了1个老景点,开通了18.8公里的山路,废弃校舍被改造成能接待200人的人民食堂,配套了景区服务中心和停车场……2017年,该村集体收入实现“零”的突破;2018年,80户263名建档立卡贫困户脱贫,游客数量达10万人次,接待各类社会团体观摩学习121批次,旅游综合收入40万元。
  看着荒山一步步变成宝山,徐光说:“我们现在只是刚起步,还要扎扎实实把基础打牢。完善4个景点的基础设施,继续做大教育培训,把红色旅游和影视基地发展好。”
 

关于

头条推荐

热点推荐

新闻高清图集

互联网违法不良信息举报 意见反馈 新闻地图 旧版回顾
网站简介 - 联系方法 - 招聘信息 - 新乡日报社简介 - 广告服务 - 网站地图
大河新乡网版权所有
©1997-2017